- 李岩植发
- 2024-12-10
- (1021) 阅读
植发人群年轻化,假发行业市场大!“头顶生意”正在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
黑色齐刘海、棕色大波浪、白色男生短发……在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助推下,越来越多年轻人出于美观或动漫角色扮演需求而购买假发,以植发、养发、假发等为主的“头顶生意”正在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。
植发需求更多样 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
相比早期常见的养发、接发等,这两年,植发、假发正成为“头顶生意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需求量显著增加,且人群越来越年轻化。
从事行政工作的王伟,30多岁就开始严重脱发,试过涂药、中医理疗等办法,均无明显效果,最后不得已加入“植发大军”。
“这两年植发的年轻人很多,一是因为脱发在逐步年轻化,二是因美观需求。”位于厦禾路的“雍禾植发”接待人员小刘说,植发消费,男女比例差不多。
“上个月刚为一名16岁的女孩植发际线。”小刘说,植发际线根据脸部比例进行设计,一般是取本人后脑勺的毛发进行种植。和植发际线不同,植眉毛、睫毛,则要取后脑勺软一点的毛发进行。
尽管植发消费不低,人均以万元起步,但仍挡不住需求人群的爱美之心。业内人士说,平均一家门店月均接待量有两三百人。雍禾医疗是国内植发第一股,数据显示,其去年营收超过17亿元,其中植发业务占其营收比例超过30%。
假发饰品化流行化助推“头顶生意”
相比植发,假发不仅成本低、容易养护,且更能满足个性化、多样化需求。“以前戴个假发,挺担心让人知道,觉得挺尴尬的。”从事文字工作的李辉说,自己不到30岁就秃了,戴了十几年假发。他说,早期身边戴假发的人真不多,他算是比较另类的。这几年他惊讶地发现,身边戴假发的人越来越多,甚至把假发当成一种装饰。“我的几个年轻同事,经常在网上买假发,各种颜色都有,几天就换个发型。”他说。
假发饰品化、年轻化,是“头顶生意”崛起的重要推动力。记者在淘宝输入“假发”关键字眼,相关店家超过8000家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8月15日,我省现存假发相关企业184家,其中厦门现存近10家。从注册量来看,去年福建假发企业注册14家,同比增长55.56%。今年截至目前,已注册12家。
“现在卖得最好的不是整顶的假发,是各种假发片。”注册地在厦门的网上卖家梦琪说,虽然是假发,但戴上去后,看起来和真发没有任何区别,因为大部分假发都是用真发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。“不仅女性买,这两年男性消费群体也日趋庞大。”梦琪说,她店里的不少买家就是男性。
“戴起来很方便,和原来头发融合很好,怎么摇头晃脑都不掉。”一位刚买了假发片的匿名男性买家在买家秀里说。
在观音山上班的林梅也有长期买假发片的习惯,她说,她喜欢扎丸子头,但是头顶发量不多,刘海也总是搞不定。于是,她在网上购买了假发片和假刘海,轻轻松松搞定一个精致的丸子头。
角色扮演爱好者 加入假发消费大军
白色短发的五条悟、粉色长发的爱莉希雅、棕黑色大波浪的霞泽美游……这是日前出现在厦门·子鱼动漫游戏节上的动漫人物,他们背后的扮演者,都是我市的二次元爱好者。
“除了服饰,假发是最重要的道具。”圈名叫“洛菌”的高中生说,他们大部分是初中到高中的孩子,因为共同的动漫爱好走到一起,群里的动漫人物扮演者,人均假发四五顶,基本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动漫人物的发型,长中短、各种颜色都有。
圈名为“渃黎”的初三学生从头上摘下他的白色假发向记者展示。这假发看上去蓬松、错落有致,摸上去柔软,和真发差别不大。“这是模仿一款动漫少年的发型。”他说,在网上买的,平均一顶二三十元,也不贵。
“cosplay(角色扮演)爱好者是假发消费的又一主力群体。”一名业内人士说,游戏、动漫角色扮演者的需求和其他消费群体不同,他们对假发样式、发色等需求更多元化、个性化,且更换频率高。一名动漫扮演者通常有十几顶假发,大多用于线下活动、展会、特定展示等,有的甚至作为日常休闲打扮的一部分。